在试管婴儿治疗中,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获取更多卵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又形成了第二个共识——增加注射药物的剂量。这种观念不仅在国内流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十分普遍。首先,增加药物剂量确实可以提高卵泡的数量,这一点在不同人群中都得到了证实。我们可以将卵巢内的卵泡储备比作一个卵泡库,而促排卵药物则相当于用来捕捉卵泡的渔网。
药物剂量越大,捕捉到的卵泡可能性越高。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无论是卵巢功能较差还是较好的患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卵泡数量都会相应增加。
然而,我们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卵子,还是为了提高成功分娩的几率?显然,我们更希望的是能够快速、顺利地怀孕并分娩出健康的宝宝。
那么,获取更多卵子是否直接等同于提高成功分娩的几率呢?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有一张经典的图表显示,无论患者年龄如何,当获取的卵子数量在15-20个之间时,可以获得最高的活产率。
此外,人们普遍认为,拥有更多卵子意味着拥有更多胚胎,即使第一次不成功,也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尝试,从而提高成功率。然而,这种推论并不总是正确的,只适用于部分人群。
在工厂生产零件时,我们不仅关注产量,还要关注质量。同样,即使卵子产量更多,但如果质量不佳,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年轻、卵巢功能良好的女性来说,如果卵泡库中的卵泡大多是优质的,那么增加促排卵刺激,可以提高优质卵泡和卵子的数量,从而提高活产率。然而,如果卵泡库中的优质卵泡不多,即使增加促排卵刺激,也无法提高活产率。
为什么医生会给患者大剂量的药物呢?这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一种观念成为传统,即使它不一定正确,也很难被更新的观念所取代。此外,现有的理论和研究只是证明了“用药少不会降低活产率”,并没有证明“用药越少、活产率越高”,或者“用药越多,坏处越多”。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预后较好的患者(年轻、卵巢功能良好),可以适当增加卵巢刺激,以获得更多的优质卵子。
然而,对于预后较差的患者(年龄较大、卵巢功能不良),则不宜过大剂量,应注重获取有用的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