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子宫内膜脱离正常生长位置而引起的疾病。子宫内膜细胞原本是“居住”在宫腔内黏膜层上,在雌、孕激素的调控下发生周期性的改变。它要么定期脱落,混迹于经血排岀体外,要么成为 受精卵发育的温床。但部分“叛逆”的子宫内膜逃离了宫腔总部,在盆腔腹膜、卵巢、子宫表面以及宫骶韧带等部位安营扎寨,引发一系列症状。
病因:
1.经血逆流与种植学说;被普遍认可,小部分经血或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逆流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2.体腔上皮学说;体腔上皮组织(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等),在激素、炎症、机械因素的刺激下转化为子宫内膜。
3.血液、淋巴良性转移;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将子宫内膜碎屑转移停留在某脏器或组织上而发病。
4.医源性的内膜移植;多见于剖宫产后,分娩时行会阴侧切口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5.免疫防御功能缺陷;体内免疫功能缺陷,不能及时识别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6.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病史的人患此病居多。
症状:
1.下腹痛和痛经。
2.不孕。
3.性交不适。
4.月经异常(经量增多或延长,经期前后点滴出血或月经紊乱)。
治疗:
1.药物治疗;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
2.手术治疗;保守型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子宫卵巢)、半根治性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和子宫,保留卵巢)、根治性手术(子宫卵巢切除)。
治疗类型:
腹腔镜或开腹。